北京时间:2024年12月25日
当前位置:首页 >>首页要闻 >>北大医院在太原 | 家门口的“国家队”
北大医院在太原 | 家门口的“国家队”
发布时间:2023-11-23  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

看病就医,是关系百姓福祉的大事。

长期以来,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、供给不足、人手短缺是困扰许多地方的共性难题。

题如何破?2022年7月,在山西省、太原市两级政府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(以下简称“北大医院”)党委行政共同推动下,北大医院、太原市中心医院两家百年老院“牵手合作”,共建北大医院太原医院。今年9月,该院获批成为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,双方合作迈入新阶段。

运行一年多来,患者就医感受到哪些变化?合作带来哪些经验启示?近日,记者来到医院进行了采访。

兜住网底——

发挥“国家队”优势,外转患者明显下降

“复诊再也不用往北京跑了!”家住太原市万柏林区的秦女士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多年,十几年在外求医问药花了不少钱,得知自己曾经的主治医生到了太原坐诊,她第一时间赶来,“打心里觉得方便,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。”

患者跑变医生跑,改变是如何发生的?

自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挂牌后,心血管内科、肾脏内科、泌尿外科、生殖中心、皮肤科5个重点建设科室均由北大医院医生常驻,其他40多个科室由北大医院医生出诊短驻。此外,还结合专业能力新开设了毛发和甲病门诊、常见慢性肾病专病随访门诊、血脂特色专科门诊三项特色门诊,最大程度覆盖病人就医需求。

“可以说,目前北大医院所有学科的专家都到了。遇上病人需要转诊,不是设备原因的话,我们就请北大医院的医生过来给患者手术,实打实让患者少跑腿、真受益。”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执行院长王平说。

的确,对许多患者来说,就医是一件大事,也是一件难事。

今年5月,吕梁市一位确诊为左肾癌的患者慕名来院就诊,初诊情况并不乐观,团块状转移的淋巴结将腹主动脉紧紧包裹,患者已跑过省内多家医院,但没有医院敢接诊手术。

“是不是得去北京看?”患者和家属心里没底。经过讨论,院内医生联系了北大医院泌尿科专家开展远程会诊,最终确定手术方案。

为了达到最好效果,专家飞来太原亲自操刀,成功切除了左肾并彻底清扫了腹主动脉旁的淋巴结,手术很成功。11月上旬,患者来复查,恢复良好。

医术虽然看不见、摸不着,但看病的老百姓会“用脚投票”。一个数据耐人寻味:今年以来,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医保患者通过医院途径的外转数量,从110人次下降到12人次,同比下降幅度将近90%。

大幅下降的数据背后,是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大病救治能力的切实提升,是患者的信任和托付。

技术平移——

理念实践一体推进,“教与学”良性循环

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室,6名重症监护医生往来穿梭,有序进行各种医疗操作。

在之前,心血管内科医生需要在普通病房和监护室两头跑,医生累、患者急。

2022年8月,第一批北大医院常驻医生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康到岗,首先就锚住监护室这块短板发力。

在院领导支持下,6名原心血管内科医生赴北大医院进修,学习后转岗为监护室专岗重症医生,有效提升了重症救治能力。

一年后,李康派驻期满,陈尔冬接棒。他告诉记者,“专岗重症医生的设立表明我们就是要从基础做起,向国内一流心内科看齐,从诊疗流程开始有更高规范。我们把这当成自己家,这里的医生就是自己人。”

在北大医院专家团队带领下,除了诊疗流程,手术技术操作也更标准化了。“手术会做是一种层次,做得漂亮是更高层次,这一点我们跟着北大专家学到不少。”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杨迎中有切身感受。

“就拿机器人手术来说,之前只是听说,没有近距离观摩的机会。”通过一年多手把手地学习请教,如今,杨迎中已经可以独立操刀完成一般复杂的机器人手术,“开了眼界,长了经验,就有了底气。”

人在事上练,刀在石上磨。在心血管内科,李康主任“房颤射频消融”带教也带出了新徒弟。目前一位本地医生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房颤、室早等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,另一位正在北京进修,科室其他医生也在跟进学习。

这里的学习氛围有多浓厚?执行院长王平笑言:“现在我们最紧俏的就是周末的会议室,学术活动、人员培训把会议室都包圆了!”

“未来我们将逐步对太原市中心医院的科主任、骨干人才培养全覆盖,作为常态化培训机制的一个方面,目前已经选派了4批共78人赴北大医院进修,每期三个月,以训促培,带动学科人才培养及技术平移。”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副院长袁建峰说。

医生强带动科室强。肾脏内科、生殖中心原本就是太原市中心医院的优势科室,在北大医院赋能下,本院医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疑难杂症的诊疗过程,技术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,曾经特色科室逐渐向强势科室转型。

学科优带动技术优。仅2023年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就开展院内首例病诊断21项,其中太原市首例诊断2项、山西省首例诊断3项、国内罕见病1项。驻扎的北大医生开展肠道代膀胱手术、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手术、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等省市新技术20余项。

“靠自身的努力,靠自己的发展,未来本院医生能独立顶起一片天,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。”王平说。

辐射基层——

巡回医疗“走出去”,优质资源扩容下沉

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除了看大病,发挥辐射引领作用,也是重要职责。

在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个月后,北大医院太原医院以“技术送下去,建议带上来”为模式的巡回医疗已经迈开步子,目前正以一月一地的节奏有序推进。

今年8月8日,由王平带队,北大医院常驻专家、北大医院太原医院科室主任组成的“山西巡回医疗队”第一站来到山西介休。

“骨科新技术”“经尿道铥激光+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”“冠状动脉震波球囊治疗技术”“踝关节OA的保踝治疗技术”……医疗队成员走上讲台分享前沿学术成果,与当地医生交流讨论。

到基层,不仅仅是分享技术。现场查房、患者义诊、解读报告、收集建议,工作细致而繁忙。

“我们要利用好北大医院太原医院专家‘牵线搭桥’的优势,方便患者就近诊疗,减少老百姓外转到北京等地就医的情况。”介休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院长樊金荣充满期待。

介休市医疗集团、忻州市人民医院、五台县人民医院、静乐县人民医院……未来“山西巡回医疗队”将走到山西更多基层医院。

除了巡回医疗,北大医院太原医院还通过义诊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乡村,支援帮扶县区医院、乡镇卫生院、社区机构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下沉。

王平表示,“我们的目的就是尽北大所能、为山西所需,带动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提升,把大病解决在家门口。”

一年多来,作为百姓身边的“国家队”,北大医院太原医院诊疗成效显著:代表最高难度的四级手术提升了30%、门诊人数提高了57%、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10%、太原市以外住院患者从之前不足7%到现在30%左右……一个个数字表明,“家门口”的高水平医疗服务正在造福更多三晋百姓。

2022年,该院制定了《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学科长期建设规划》,以五年为单位,推动北大医院学科体系平移。“到2027年,我们的目标是四级手术比例超过28% 、微创手术超过 25% 、疑难危重病种覆盖率和治愈率超过60%和85%。”王平说。

利当前,谋长远。今年10月,太原市印发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(2023—2025年)》,其中明确提出,要在全市打造“高峰”“高原”“高地”“中心”四层分级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作为“高峰”重点打造,给予专门政策支持。

“做好服务保障、当好坚强后盾,太原市将全面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,逐步实现三晋百姓‘大病不出省’的目标。”太原市委卫健工委书记、市卫健委主任张泽说。

(责编:焦搏文、桑莉媛)